弱人脈與弱聯系

2016-08-13 16:40:42

但是人們很難拒絕強聯系的誘惑。比如在我們心目中風險投資這個行業的人應該是比較理性的人,或者至少應該是比較冷酷無情的人,對吧?但是就算是這幫人也會犯追求強聯系的錯誤,而這個錯誤使他們付出瞭相當顯著的代價。

這是一項非常新的研究。2012年六月,哈佛大學商學院的Gompers, Mukharlyamov, 和Yuhai Xuan 發瞭一篇名為《友誼的代價》的論文[7]。這篇論文考察瞭3510個風險投資者,以及他們在1975到2003年間11895個投資項目。有些人選擇與自 己能力相當的人合作,比如大傢都是名校畢業;但更多的人選擇與自己的“熟人”合作,比如是曾經的同學、同事,或者僅僅因為二人是一個種族。這個研究發現, 按能力搭檔可以增加投資的成功率,而找熟人搭檔,則會極其顯著地減少投資成功的可能性。

這些人願意跟什麼樣的人搭檔呢?能力是一個參考因素:如果兩個人都是從名校畢業,他們發生合作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5%。但更大的參考因素是關系:如果兩個人是同一個大學的校友,他們合作的可能性會增加20.5%。而關系親還不如種族親!如果這兩個人是同一個種族的,他們合作的可能性會增加 22.8%。

那麼不同類型的搭檔關系,對投資成敗有什麼影響呢?兩個風險投資者中如果有一個是名校畢業的,其投資的這個公司將來能上市的可能性會提高9%。如果他的搭檔也是名校畢業,則提高11%。所以按能力選搭檔,哪怕你把能力簡單地用學歷代表,都的確能增加成功概率。可是如果選一個以前跟你在同一個公司幹過的同事搭檔的話,會讓風投成功的可能性降低18%。如果選校友,降低22%。如果選“族人”,降低25%。

看來風險投資的最佳合作夥伴,應該是一個從來沒跟你進過同一個大學,從來沒跟你在同一個公司工作過,而且跟你不是一個種族的高學歷者。

所有人都喜歡強聯系,哪怕是風險投資者和斯坦福MBA也是如此。我們願意跟他們在一起混,我們願意給他們打電話,我們願意轉發他們的微博。但是熟歸熟,工作歸工作。當我們考慮找人創業,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瞭解什麼信息的時候,“弱聯系”才是最佳選擇。現在社會學已經有瞭足夠多的證據說明,對工作來說,同鄉會和校友錄不是擴展人脈的好地方。

—————

註釋:
【1】後來這個論文被擴展成一本書:Geting a Job.
【2】Mark 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 1360 (1973).
【3】作者 Richard Koch 和 Greg Lockwood。我尚未讀過此書,本文並不是書評。
【4】論文發表在Science上。 順便指出,此文的第一作者 Nathan Eagle,是個有點不一般的人。
【5】這個研究有個通俗的介紹,但這個介紹寫得不是很清楚,最好直接看論文。
【6】論文;另見《連線》上一篇相關介紹。
【7】論文似乎尚未正是出版,我是在Freakonomics一篇博客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