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大清推向瞭滅亡?歷史揭秘大清滅亡與誰有關

2016-08-13 15:33:14

  第二,權臣之間的激烈鬥爭。

  晚清的兩個重臣之間,爆發瞭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一方是軍機大臣袁世凱為代表,另一方是清流派的瞿鴻機為代表。兩派之間開始瞭你死我活的內鬥,從而加速瞭大清的滅亡。

  歷史是錯綜復雜的,交叉重疊的。當年反對、鎮壓維新派的力量,後來一部分人變成瞭改革派,例如,袁世凱。反對改革的人中,不僅有害怕自己失權的高官,也有世代享受特權的滿清貴族,他們的反對可以理解。但反對的人中間,還有清正廉潔的大臣瞿鴻機。他的反對是出於對袁世凱野心的擔憂。他反對的辦法是利用老佛爺的惜權戀權心態。他深知老佛爺的心理,那就是無論怎樣改革,決不能動她的奶烙。當慈禧向他咨詢的時候,他就向太後提出,有瞭總理衙門,一切用人的大權,處理政務的大權,全在總理,“太後您能放心嗎?”聰明的太後心裡立刻明白瞭,原來袁世凱的改革,是要分她的權。這還瞭得?

  1905年11月2日的禦前會議上,討論改革方案時,西太後就將那份袁世凱編制的政治體制改革之一的新官制草案,交給瞿鴻機辦理。4天後,經過長久的醞釀、經過大喊大叫瞭無數遍後的立憲改革方案終於隆重推出瞭,這是一個偉大的政治改革方案的第一期方案。這個方案中,朝廷的權力依舊,慈禧太後的偉大權力一切依舊;舊的軍機處的權力,一切如舊。它的偉大的變革隻在於,有幾個舊衙門的機構改變瞭名稱,其他一切如舊。就是說,瓶子換瞭,酒是老的;湯換瞭,藥還是那個藥。這次改革當然也有其偉大之處,它終於改革出瞭一個新的部,那就是郵傳部,它負責郵政,電報等項工作。

  主持改革方案的偉大的“改革傢”袁世凱大人看到情況有變,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明白老佛爺才是中國最有權力的人,明白自己失瞭寵,被懷疑瞭,這可是件危險的事情,改革成敗與否,總沒有身傢性命要緊。現在,他也不想當偉大的改革傢瞭,他也不要甚麼權啊,勢啊。他奏請朝廷免除他的鐵路、電報、輪船等十二個官職。交瞭權,讓慈禧放心。這次改革鬥爭的結果,是最積極倡導改革的改革傢被改革瞭。

  這還不算。這位大改革傢命懸一線。袁大人想讓自己的親信獲得東三省的領導權。他聽說瞭慶王爺的公子載振看上瞭天津一個美麗的名妓翠喜,於是以一萬兩銀子將這她贖瞭出來,送給瞭這個貝勒爺,又送瞭十萬兩銀子為慶王爺祝壽。這件事不知怎的被泄露瞭,反對派上奏老太後,高舉起反腐敗的大旗,老佛爺大怒,下令必須堅決反對腐敗,火速派人調查。如果查實,一定從嚴處理。這樣,袁世凱的政治生命危在旦夕。

  清流派眼見得勝利在望。但是,袁世凱絕處逢生,居然轉危為安。袁世凱端的瞭得。他在危急之中,鎮靜如山,急忙在調查人員取證之前將翠喜送回原地。調查的官員無法查到翠喜姑娘,此事就查無實據,隻得否定對袁世凱送美行賄以圖謀東三省權力的指控。袁世凱行賄買官,擴張勢力,雖然是事實,卻躲過瞭一劫。他喘瞭口氣,定一會神,開始瘋狂反撲。

  袁世凱不僅是一個能幹的“改革傢”,也是一個出色的陰謀傢。他開始瞭反擊行動。他知道太後最恨的人是康有為。她老人傢認為康有為教唆光緒皇帝,制造瞭她母子的不和,也害得她名聲受損。她老人傢在菜市口殺瞭六君子,她也知道,這畢竟不是她的光榮史。她認為,這一切都是康有為害的。當後來康有為寫信要求回國時,他說什麼人都可以赦免,隻有康有為除外,她將康有為的信撕得粉碎,以表明她與康有為不共戴天。袁大人瞭解一個女人的這種心結。他制造瞭瞿鴻機勾結康梁的罪證,並收買瞭(隻要用錢)太後心腹李蓮英,讓他有意無意地將這些罪證讓太後知道,此招果然激怒瞭慈禧。她不辨真偽,信以為真,她不能原諒自己信任的大臣與她的死對頭康有為有什麼瓜葛。於是盛怒之下,她罷免瞭瞿鴻機。太後要處理屬下,是從來不會聽臣下申辯的。

  袁世凱打倒瞭瞿鴻機,又用陰謀打倒瞭另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岑春煊。此人是慈禧逃難時的勤王者,太後那時正比一個農村老嫗還狼狽。岑保護瞭太後,並安排太後吃好住好,讓她恢復瞭皇傢尊嚴,太後對他十分感激。他後來當瞭郵電部長。袁世凱制造瞭一張假照片,照片上岑與康梁在一起,慈禧看瞭照片一眼,馬上決定罷免這個當年的寵臣。她認為鐵證如山。雖然慈禧被說成是十分聖明的太後,她萬萬沒有想到,照片也是可以偽造的。她罷免瞭岑宣煊。就這樣,袁世凱的政敵們一個個被打倒瞭。朝中無人可用,也無人敢於為敵,於是,袁世凱又一次被提升為軍機大臣,操持國傢大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