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40:58
馬克思好學敏求,知識淵博,廣泛涉獵過各種門類的學問,閱讀范圍極為廣泛。他研究過古希臘羅馬哲學,特別是亞裡士多德、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以及斯多葛主義、懷疑論的著作;研究過從公元前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兩千五百多年的世界歷史,特別是著重研究瞭對世界近代史發生重大影響的法國革命史;研究過資產階級啟蒙學者的政治學說,特別是孟德斯鳩和盧梭的國傢學說;鉆研過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和法國復辟時代的歷史學傢(基佐、米涅、梯葉裡、梯也爾等)的著作;甚至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某些領域也有一定造詣。
象他們這樣薈萃於人類發展史上的群雄,正是靠著在求知上“勇猛精進”的態度,才致使一代代大師和巨匠突破瞭自身和人類的局限,取得瞭令人驚嘆的成就。
再說作者所舉的例子牛人R。他的情況和賈金斯這個人物形象有些切合。
在好多年前,當時有人正要將一塊木板釘在樹上當擱板,賈金斯便走過去管閑事,說要幫他一把。
他說:“你應該先把木板頭子鋸掉再釘上去。”於是,他找來鋸子之後,還沒有鋸兩、三下又撒手瞭,說要把鋸子磨快些。
於是他又去找銼刀。接著又發現必須先在銼刀上安一個順手的手柄。於是,他又去灌木叢中尋找小樹,可砍樹又得先磨快斧頭。
磨快斧頭需將磨石固定好,這又免不瞭要制作支撐磨石的木條。制作木條少不瞭木匠用的長凳,可這沒有一套齊全的工具是不行的。於是,賈金斯到村裡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這一走,就再也不見回來瞭。
賈金斯無論學什麼都是半途而廢。他曾經廢寢忘食地攻讀法語,但要真正掌握法語,必須首先對古法語有透徹的瞭解,而沒有對拉丁語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學好古法語是絕不可能的。賈金斯式的失敗者指的是偏離瞭主要目標,偏向去做一些瑣事,而使自己永遠無法抵達終點式的人。
凡事有舍才有得,一個人不可能擁有足夠的精力去掌握世間的一切知識,即使有心去廣泛涉獵,也往往因為沒能深入鉆研,最終的收獲隻是水過地皮濕。所以做事必須抓住重點。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復雜問題的時候,要首先抓住和解決主要矛盾,同時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如果主次不分,不抓重點,平均使用力量,就會導致“均衡論”。
看到過一篇探討如何取舍的文章,文章的作者說自己一向不善於舍棄,以致於書桌上堆滿瞭也許永遠都不會再多看一眼的書籍,抽屜裡塞滿瞭可能再也不會使用的零碎物品。一次,他去一位成績極佳、已經通過瞭某種專業證書考試的牛人的宿舍,看到那位牛人正在大刀闊斧地處理自己的舊物,那些在作者看來無比珍貴的書籍資料竟被牛人輕描淡寫地清理出局。他大惑不解,問牛人難道真的就這樣扔掉這些寶貴的資料瞭嗎?以後再想看的時候怎麼辦呢?牛人回答他,這些多半是再也不會重拾的累贅,與其讓它們沾上灰塵,不如及早清理,這樣也能為新知識騰出位置。作者頓悟,覺得自己不能像蝸牛一樣背上重重的殼,人生中的有些包袱,也需要及時卸下,輕裝上陣。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有目標,有計劃地追隨自己的理想;在飛速前進的生活中,擁有感知靜定舒緩的能力,不疾而速,淡然處之。
有些無所事事的日子多麼重要!有些時候可以什麼事也不做,甚至沒有必要寫幾行日記。對心理最有好處的是偶然任其放松,逍遙自在,置身於光線變換的房間裡,無論什麼都不放心上。就像今天,我什麼都沒做,可我感到心境優雅、柔和、靈便輕松。 ——梅.薩藤《獨居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