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的障礙

2016-08-13 16:41:51

在一些企業裡,老板總抱怨員工出工不出力、磨洋工,員工總抱怨老板發的錢太少、心太黑。這其實就是各自所處的位置不同,才導致雙方似乎無法彌合思維差距。

4、“情人眼裡出西施”——文化偏見

著名華裔人類學傢許烺光(曾任美國人類協會主席)在《美國人與中國人》一書中十分嚴肅地舉瞭一個例子:“在一部中國電影中,一對青年夫婦發生瞭爭吵,妻子提著衣箱怒沖沖地跑出公寓。這時,鏡頭中出現瞭住在樓下的婆婆,她出來安慰兒子:‘你不會孤獨的,孩子,有我在這兒呢。’看到這兒,美國觀眾爆發出一陣哄笑,中國觀眾卻很少會因此發笑。”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所透出的文化差異是明顯的,在美國人的觀念中,婚姻是兩個人的私事,其間的性關系是任何別的感情無法替代的。而中國觀眾卻能恰當地理解母親所說的含義。這正如一些美國留學生在讀瞭《紅樓夢》後,總是不解地問中國教授:“為什麼寶玉和黛玉不偷些金銀財寶然後私奔呢?”中國教師知道這不是一個工具性問題,很難用一兩話解釋得清。

我們所有的人都受到自己所在地域、國傢、民族長期積淀的文化的影響,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可避免地打上文化、宗教、習俗的烙印。這就是為什麼一些美國人對中國對臺灣堅定的態度不可理解,同樣,一些中國人對美國為什麼老是抓住人權不放也感到不可思議的原因。

5、以偏概全——點狀思維

在白紙上畫一個黑點,而後問:你看到瞭什麼?

答案至少有一百種:芝麻、蒼蠅、圖釘、太陽的黑子、污跡......這些都是常規的聯想,有的人的思維就更活躍一些,他可能會回答說:我看到瞭缺點......我看到瞭遺憾......我看到瞭損失......

但是,為什麼就沒有想到其他的?

為什麼你的眼睛僅僅盯住那個黑點?而沒有看到黑點旁邊的那一大片的白紙?而正是這個黑點束縛和禁錮瞭我們的思維,使我們看不到其餘更多的更好的更豐富的東西。某些人一件事情沒有辦好,就垂頭喪氣——“我真沒用,我真窩囊,我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人。”透過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件事就給這個人下定義—— “他品質有問題。”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關註廣闊的存在,而不是那個黑點。

6、固執己見——刻板印象

曾經在某一網站看到這樣一個笑話: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發怒的重慶女孩,後面是萬丈深淵,那麼,奉勸你還是往後跳吧!這個笑話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重慶女孩的潑辣,可以說是“盛名遠播”,因此,一提到重慶女孩,首先浮上腦海的就是“潑辣”二字,絲毫不顧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這就是所謂“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是我們在認識他人時經常出現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我們經常聽人說的“長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東北姑娘“寧可餓著,也要靚著”,實際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和某個群體中的每一成員都進行深入的交往,而隻能與其中的一部分成員交往,因此,我們隻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們所接觸到的部分,去推知這個群體的“全體”。刻板印象固然有省事省力的好處,但不少情況下卻會出現耽誤大事的判斷錯誤。

7、霍佈森選擇——封閉思維

300多年前英國倫敦的郊區,有一個人叫霍佈森。他養瞭很多馬,高馬、矮馬、花馬、斑馬、肥馬、瘦馬都有。他就對來的人說,你們挑我的馬吧,可以選大的、小的、肥的,可以租馬、可以買馬。你們都可以選呢,人傢非常高興去選東西瞭,但是整個馬圈旁邊隻有一個很小的洞,很小的門,你再選大的馬出不來的,它的門很小。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一個人叫西蒙,就把這種現象叫做霍佈森選擇。就是說,你的思維你的境界隻有這麼大,沒有打開,沒有上層次,思維封閉,結果就是你別無選擇。

三、走出思維誤區——創新思維模式和方法

【案例】福特與斯隆的思維博弈

在變幻莫測、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中,企業傢的思維定勢帶來的經營後果,有時卻是異常慘重的。1913年美國著名企業傢亨利?福特受屠宰流水作業的啟發,設計瞭汽車裝配流水線,能夠標準化零部件和高架供應線,大批量生產統一規格的黑色“T”型車。這一在福特腦中醞釀瞭整整10年的創新思維,誕生瞭管理史上著名的“福特制”。它開創瞭一個新的工業生產技術時代,也使福特成為一度占有68%世界汽車市場的“汽車大王”。但是,福特在陶醉於他創新思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在大腦中埋下瞭“思維定勢”的種子,居然公開宣稱,福特公司從此以後隻生產黑色的T型車。